院士专家入企传经 科技赋能 “梅州芯”

发布时间:2025.09.19
阅读量:80
作者:固特

—— 熊晓明教授精准施策助固特超声破技术瓶颈

践行 两翼论,赋能 百千万9 16-17 日,由广东院士联合会(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主办、中共梅州市委和梅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 2025 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梅州行)活动在 世界客都梅州举行。20 余位院士专家深入产业一线、走进校园课堂,以智力支撑为梅州 百千万工程蓄能增势。其中,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熊晓明教授一行走进固特超声(股票代码:832018)开展精准对接,凭借集成电路领域的专业积淀为企业破解核心技术瓶颈,成为此次活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型实践。

一、智聚客都:院士专家锚定产业升级方向

作为广东省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此次梅州行活动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组织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校专家学者与 7 家梅州骨干企业开展 一对一对接。活动旨在打通高校科研成果与产业应用的 最后一公里,以科技创新破解地方产业升级难题,既是对 百千万工程产业兴县要求的具体落实,也为广东构建 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成果产业化创新生态提供了基层实践范本。

9 17 日,固特超声熊晓明教授团队的对接交流成为活动亮点。这家扎根梅州的超声波应用技术领军企业,虽已搭建起数字化技术框架,却在核心控制技术上陷入瓶颈,而熊教授在芯片设计与算法优化领域的深厚积累,为企业带来了突破困境的 对症良方

二、业界大咖:深耕 领域的领航者

熊晓明教授的技术话语权,源于数十年的深耕与积淀。1988 年,他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集成电路和 EDA 行业潜心钻研 25 年,深谙芯片设计、算法优化与产业硬件平台的融合逻辑。2012 年底,他毅然归国投身教研与产业服务,现任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广州国家集成电路基地首席科学家,同时兼任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多个省级智库专家,是推动广东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智囊之一。

归国以来,熊晓明教授聚焦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 卡脖子领域持续攻关,发表 SCI 论文 60 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 50 余件,其研发的低功耗芯片与算法协同方案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国家级项目。凭借在产学研融合领域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获评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等荣誉,成为高校服务产业的标杆人物。

三、精准对接:芯技赋能破解技术痛点

这款手持式超声波切割刀换能器在 3D 打印、DIY、工具、医疗耗材加工、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及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堪称典范,将超声波技术的实用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在固特超声产品展示厅,熊晓明教授反复比对不同型号的超声波换能器,指尖摩挲切割刀换能器的陶瓷晶片后评价:高频换能器的共振频率调校精准,不仅能在 3D 打印件上稳定输出微米级切割精度,在 DIY 手工场景实现亚克力、碳纤维等特殊材料的轻松裁切,满足工具行业高强度连续作业需求;更突破性地适配医疗级无菌操作环境,在航空航天领域胜任钛合金等硬质材料的精密加工,甚至在食品工业完成巧克力、冻肉的无尘切割。民用级设备能达到这样跨领域的稳定性,足见研发团队功底。

座谈会上,集团技术总监、超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鑫宏直面核心难题:我们已构建基于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 FPGA 的全数字控制平台,实现了超声电源系统的数字化架构,为高级算法落地奠定了基础。但在超声电源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上,始终未能取得突破,亟需专家指点迷津。

这三大瓶颈本质是算法与硬件平台的协同适配不足,看似是超声控制技术问题,实则与芯片的高精度信号处理能力、算法的硬件实现效率紧密相关。熊晓明教授当即结合自身研究给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勾勒出 芯片 - 算法 - 控制模块协同架构,针对高精度数字锁相环,可基于我们团队研发的低功耗专用芯片优化时钟同步模块,将频率误差控制在 0.1Hz 以内;实时动态频率追踪则能通过 EDA 工具链开发自适应滤波算法,嵌入现有 DSP 平台,实现毫秒级响应;而恒功率控制可通过芯片底层的功率反馈接口设计,与算法形成闭环调控。

为让方案更具落地性,他进一步结合企业现有平台补充:你们的 FPGA 架构兼容性较强,我们可提供定制化算法 IP 核,直接适配现有硬件,无需大规模改造生产线,预计 3 个月内就能完成原型测试。

熊教授一下子就点透了算法与芯片适配的底层症结,还给出了能直接落地的方案!研发部骨干工程师丘工拿着笔记本兴奋地说,之前我们只在控制程序层面反复调试,忽略了芯片硬件的支撑能力,现在按他的思路梳理,技术突破的路径一下子清晰了。

座谈尾声,针对企业人才短缺的困境,熊晓明教授再提实策:建议固特超声近期赴广东工业大学开展专场校招,重点吸纳电子信息、自动化、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毕业生;同时可共建超声技术 + 集成电路联合培养基地,通过企业导师授课、暑期实习、项目实训等模式,量身培育复合型人才,从源头解决技术适配人才缺口。

四、龙头崛起:超声技术托举 大国重器

能与顶尖专家精准对接,源于固特超声的扎实产业根基。这家 2003 年成立的企业总部扎根梅州,2015年在新三板上市,注册资本 7980 万元,凭借100人的专业团队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领跑行业。深耕超声技术二十余年,公司累计获专利认证 600 余项,构建起覆盖核心组件、整机应用到系统解决方案的完整知识产权矩阵。

在稳步前进的超声波清洗基础上,企业持续深耕超声技术领域。其自主研发的高精度超声波切割刀,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跻身国产关键行业供应链;近年新增的 便于拆卸组装的船舶超声波除藻装置”“超声波换能器曲面连接方法以及 一种 Type-C 接口可充电超声波切割刀三项专利,进一步拓宽了技术应用边界。如今,企业正加速拓展超声切割刀新赛道,以 技术专利化 - 专利产品化 - 产品市场化的闭环能力,在国产替代浪潮中释放增长潜力。

超声波切割刀应用场景延伸到高强度复合材料后,对频率稳定性要求提升 3 个数量级,算法 - 芯片 - 机械的协同难题一直卡着我们。固特科技总经理李钱材坦言,熊教授的方案既贴合我们的现有设备基础,又直击核心痛点,比自己摸索两年的效果都好,这让我们更坚定了走高端化、国产化路线的信心。

五、产学研融合:搭建创新 直通桥

此次熊晓明教授入企施策,是梅州推动 百千万工程向纵深发展的生动注脚。通过 院士专家下沉一线模式,不仅为固特超声破解了技术瓶颈,更搭建起高校前沿技术与地方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桥梁。

广东院士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组织专家团队深入梅州制造业企业,以 点对点技术对接、产学研共建等形式,为地方产业注入科技动能。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高校讲台到企业车间,产学研融合的 梅州实践正书写新篇。在院士专家的智力支撑下,梅州制造业正加速突破技术壁垒,为广东 制造业当家战略和 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筑牢坚实的产业根基。

广东固特超声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固特超声股份有限公司
立即联系我们
立即联系我们的销售团队,了解我们的清洗机。
X